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牛郎织女与诗文七夕

随笔美文2021-04-20190举报/反馈

  盛夏的夜,有时热得睡不着,年少的我和家人们就把毡抬出屋来,铺在院子中间,当然有时也会直接在打麦场上铺一层厚厚的麦秆,睡在星空下。大概是屋子外面睡觉的次数很少,所以很多时候都很兴奋。岁数差不多的孩子们打打闹闹的过了好长时间还睡不着觉时,就听老年人讲故事。嫦娥的故事听说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也就在那样的夜晚进入了我的记忆。

  织女原来是王母娘娘的七姑娘,长得很漂亮,手也巧,天上的云彩都是她织的。说到这里,有些老年人会指着星空说,“你看,那就是织女星。”当时的我极力想看清楚,可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到底哪颗是织女星。

  牛郎是一个放牛娃。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话题,那时的我也正好在生产队里放牛。他父母去世了,和哥哥嫂子一起生活,可哥哥嫂子对他不好(那时的我是有些懊恼这个条件我和牛郎不相符合,我是家里长子)。所以,他经常在受了委屈后,到老牛前哭诉。终于他长大了,哥嫂让他分家单过,只给了一间破屋子和那头不能再耕种的老牛。日子也就这么过了下去,一直到牛郎该娶妻生子的时候,也没任何变化。有一天晚上,准备睡觉的牛郎突然听到有人在说话。他吃了一惊,仔细看了看,才发现说话的居然是那头老牛。老牛告诉他,天上的七仙女在晚上要到附近的河里洗澡,“你去拿一件衣裳,拿了谁的,谁就会成为你的新娘。等她答应嫁给你,你再把衣裳还给他。”牛郎照做了。这样,七仙女中的老七就成了他的新娘,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怎么这么迟才知道?老年人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天上一日一夜,地上就要两年),就派人来抓织女回去。牛郎这才想起老牛死时告诉过他,在它死后把自己的皮剥下来,要是有事披在身上,然后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牛郎急忙找到老牛的皮,用担子挑起两个孩子后,把皮披在了身上。结果,他就看到了上天的路,并且能顺着路飞上去。牛郎带着孩子一直追到天上,快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看到了,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与牛郎之间一划,这样就形成了天河,牛郎再也没办法越过它去追织女。王母娘娘本来想要是他们见不到面也就渐渐会死心,可没想到他们被分开后,这个她最小的闺女却什么也不做,只是在河边哭泣。毕竟是女儿,王母娘娘终于心软了,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那一天,喜鹊会飞到天上,为他们架一座桥。老年人还会说:“七月七日那天,你是看不到喜鹊的。”

  听完这个故事后,在放牛时,我总希望能听到有一头老牛会说话;可等真正和一头老牛在一起时,我却又有些害怕,真怕它开始说话,万一它要我去偷谁的衣服,我到底是偷还是不偷。当然,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在当时是觉得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听到过老牛或者小牛说过一次话。可我们却在那段时间里分了田,拉了电,我也渐渐地长大,终于算是知道了这故事里织女和牛郎,其实是两个星座:织女星座和牵牛星座。据说它们都是由三颗星星组成,其中织女星座的三颗星呈现三角形,一天要改变七次;而牵牛星很明亮。这就是我们民族最古的诗集《诗经》里说的:“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高高的天上有银河灿烂,明亮的星星熠熠闪光。三足鼎立的织女星,一天能有七次运转。尽管是七次变换算繁忙,却不能织成美丽的云片。牵牛星,明亮亮,却不能耕种拉车厢)。”可以想象,我们的先人中肯定有那么几个,在农闲时分,别人在热闹地唱歌跳舞嬉戏玩乐时,他们躺在安静的角落或者是空阔的田野,遥望着遥远而飘渺的星空,发出了漫无边际的想象。想象着星空中,那个牵牛的牛郎和它对面忙碌的织女…

  东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的内容就是关于这两个隔着银河相望的星座的,在这首诗中它们已经变成了只能隔河相望却不能互诉衷肠的恋人。它也解释了忙碌的织女“终日不成章”的原因是由于相思的泪总是不干(泣涕零如雨)。

  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见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中,在《洛神赋》的注释里,有这样的记载:“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应该是已经有雏形了。这原本是天上的两座星宿,在千百年喜欢仰望星空的人们的想象中终于发展成了夫妻。而现在我们观念里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据专家的考证,在唐朝才逐渐变成神仙,住进了天宫。所以,我们现在熟悉的七仙女故事应该是唐朝以后才完成的故事。也应该是从唐朝开始,牛郎织女的故事就经常出现在了古人的诗文中。

  唐朝诗人沈佺期在他的《七夕曝衣篇》中,说的是在七月七日这天晒衣服,但也提到了牵牛织女。那么,晒衣服应该是古人七月七日的一个习惯,而这个习惯到了《牛郎织女》故事就变成了洗澡衣服被偷吧?而孟浩然的《他乡七夕》,也只是借织女牛郎故事来表达自己思念家人的情感,我们不能从他的诗里读出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更多信息。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在他乡碰到了七夕,住在旅馆更加思念家乡。看不到辛勤的织女,只能思念家乡的旧城楼。微风开始送来凉意,新的月色表示秋天来了。在家乡的你也在看着天空吧,一定在心里问着牛郎星在哪里。是啊,牛郎织女还一年见一次,可旅居在外的诗人和他的妻子呢?估计在那段时间,一年连一次机会都没有吧?

  而李商隐在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年),也应该是在他妻子刚刚去世之后,写了《辛未七夕》。这首诗读起来很怪,历来也说它难以理解。但要是联系他当时正在经历着的亡妻之痛,那么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那种犹犹豫豫、欲说还休、要接受却又难以接受的情感就可以理解了。他应该是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表达自己当时还难以从情感上接受妻子已经去世这个残酷的现实,是在情感上暗中期盼妻子只是如故事一样到了什么地方,或许自己只要借助于什么就能再次见到她。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诗中的“恐是”、“故教”、“由来”、“可要”、“渐移”、“未接”、“岂能”、“惟与”,完全是一种什么都不能确定、希望这样也觉得可能是那样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悲痛中什么都不能确定也不敢确定的心态,是觉得该醒过来可醒过来却难以忍受的迷茫。

  到了宋朝还出现了一个由于吟诵牛郎织女故事而命名的词牌,这就是《鹊桥仙》,这个词牌名来自于欧阳修的“鹊迎桥路接天津”。而在众多的诗词中,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鹊桥仙》,尤其是最后的那句被黄苏在《蓼园词选》中称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第一次读到时就有一种被打击到了的感觉,那时我就相信了,有些话确实就是炮弹。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半阙“纤云弄巧”写的是织女,织女的工作就是织各种云的衣裳来装点天空;“飞星传恨”那就应该是写牛郎,不能长相见,只好借助于流星来表达心中的不满。而这两种方式就是他们传递情感的方式(无法跨越的银河,借助于这种方式算是渡过了,所以叫暗度)。“金凤雨露”,秋风秋露,夏历的七月已经是秋天了。就算是七月七日那一年一度的相见也比人世间好多人强。

  下半阙前面写见面时的情景,接着写不愿意分开,“忍顾”其实应该是“不忍顾”,很自然地,相互之间的鼓励就来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m.taiKs.com)

  这最后一句是议论吗?是议论,可读起来那么自然,好像在那种时刻就该说那种话。所以也可以不看成是议论,而是当时他们之间的真实心情。

  这就是这首词在同类诗词中独占鳌头的原因吧?

  七夕节就要到了,在这个被人们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传统节日前,让世俗中的我们暂时抛开世俗,再次像孩子一样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情感是单纯的。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