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情感美文 >

情感美文

童心引导胜于童书禁单

情感美文2021-02-05148举报/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网上流传的一些“童书黑名单”则指出,其他一些童书作品也有描写不良习惯、负能量较多等问题。据《北京日报》报道,还有一份“排雷书单”在微博、微信等疯传。按这份书单,《米小圈》被质疑的内容是“偷奸耍滑”“给同学起外号”,《青铜葵花》《狼王梦》则是因为存在大量“涉黄、涉暴”内容。(7月2日 中国日报网)

  阅读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和评判。随着部分知名童书不断被报道出争议内容,“选书难”成为童书市场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网上频频出现的“童书黑名单”、“排雷书单”成为家长担忧和无奈之下可选的选书指导之一。

  然而,列举负面清单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童书难选的困境。童书市场的庞大和鱼龙混杂使得个体的排查显得微不足道,纵使部分家长能够合力扩大所谓的“童书黑名单”,其消耗的精力与难以预知的阅读影响相比依旧是得不偿失。唯有真正从童书阅读的主体——儿童入手,正确引导童心童行,才能有效破解问题童书的难题。

  要做好童心引导,就要童书作者学会换位思考。之所以连《淘气包马小跳之天真妈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此类知名畅销作品也存在不宜儿童阅读的争议内容,关键就在于作者成书时,更多的还是以成人的逻辑替代儿童的视角,对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模仿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估。作为童书作者,需要更多地认识到阅读主体的特殊性,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儿童的角度对写作内容进行审慎的复查,针对心智理念尚未成熟的少儿读者应多以正向的语言守护稚嫩的童心。

  要做好童心引导,家长也要学会培育思辨。即便是儿童读物,出于写作完整性的需要,有时也无法做到完全排除负面内容。因此,对家长而言,亲子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买书的层面,还需要共同参与阅读过程,在遇到不适宜的内容时,及时从旁引导,帮助孩子们分清书籍写作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学会客观理性地认识不良信息和恶*行为,培育思辨能力,避免盲从模仿。

  大禹治水,疏而引之。面对复杂的童书市场和旺盛的阅读需求之间的两难,借助童书禁单固然能解一时之困,但做好童心引导方是釜底抽薪之道。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