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刘立: 不如吃茶去

优美散文2021-04-03120举报/反馈
刘立: 不如吃茶去
“吃茶去”是历代禅僧常书写的一个词,也是茶室中最常悬挂的墨宝之一。
这个典故出自于禅门的一宗公案,挺有意思的。说的是唐代时候,赵州有个高僧叫从谂禅师,每天前来向他求教佛法禅机的人很多。有一天,从谂禅师问新到的一个僧人:“以前到过这里吗?”
僧人回答说:“到过。”
禅师就对他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僧人,回答说:“不曾到过。”
禅师依然说:“吃茶去!”
事后院主不解地问:“为什么到过也说吃茶去,没到过也说吃茶去?”
从谂禅师便大声叫道:“院主!”
院主应声而答,禅师说:“吃茶去!”
这个小故事乍一听很是高深玄妙,却流传甚广,貌似也是各有各的见解,众说纷纭。中国的很多东西,包括思想,艺术,生活中一些枝枝叶叶的琐碎方面,一旦归入“道”中,便有了无穷的微妙意味,我们大可总结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用心体会得到,却难以用语言说出来。豪饮七大碗玉液琼浆固然滋味无穷,但未必比得上品一小壶香茗的真情趣。拥有千百条偈语又如何?参尽枯禅皆不是,还不如放下一切,喝一壶茶去。
“吃茶去”,仅仅三个字,一个超然尘外的禅者已经跃然纸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尽管这句老话儿现在已经没大有人再提起,但不可否认,柴米油盐酱醋茶依然是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配置。记得我小时候乡居,不但没见过什么雀巢咖啡或者雪碧芬达,连问世最早的柠檬汽水也很少见到,即便是酷暑天气也就是在小店里买根冰棍儿解解暑气。
更多的时候,母亲是用家里那一把白瓷壶,泡一大把茉莉花茶,从午后一直喝到天黑。若是来了客人,便另取一只杯子,只倒七分满,端端正正放在褪色的桐木漆八仙桌上待客。我不解,母亲的解释是:“酒要十分,茶要七分。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
直到成年后,我自己也慢慢喜欢上了喝茶,才在实践里切实体会到这一层含义:茶水都是八九十度,烫的,要是倒得太满,一是没法端,容易烫手,二来倒满茶杯端起来,就有逐客的意思了。我们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某某官员或是夫人,慢慢端起盖碗,一声“倒茶”,客人或是身边服侍的仆人便心领神会地退出去——所以倒七分最宜。这既是对客人的尊敬,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时至今日,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喝茶已经成了一种既讲究又普遍的生活常态。街头巷尾,装修精致的茶馆也一个个地冒出来,每家都有名人字画、古玩或者精致茶具,有的还兼营画廊,成为闹市里提供高层次精神享受的场所。三五好友,酒足饭饱之余,或是在凉风习习的树荫下,或是在冷气森森的茶馆里,注水泡茶,大家围坐喝一壶色香味俱佳的冻顶乌龙,或是春波展绿般的龙井,独品得神,众品得慧,在相互沟通、相互启迪中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饮酒与吃茶,都是令人快意酣畅、乐以忘忧的事儿,且能激发心智活动,若是好友相聚,还可增加谈兴。一杯在手,天南地北,中外古今,评骘时事,月旦人物,更成为话题焦点。畅谈中不知不觉就把胸中块垒在热茶的氤氲里化去,而换做一片祥和清穆的心境,何乐而不为?
一种人类文化的形成,取决于生命意志的积淀和历史时空的传承,生命体悟和人生目标不同,对茶的境界便也不同。有人品茶,品出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有人品茶,品出才思泉涌、神接寰宇,也有人品茶,品出神清气爽、怡然自得。有人对茶而当歌,也有人饮香茗而若苦药。
茶之为物,可谓微矣。它好就好在它的清苦,唯清苦的布衣,更能领略其中滋味。至于茶道美学,也不仅仅是生活美学,更是淡雅清新的水墨画,是激越典丽的唐诗宋词,是天人合一的道家修行,是参禅顿悟的佛门要义——一句话,它已经是宏阔深切的艺术美学、哲学美学。
而有茶可吃是众生的财富,一旦从壶中飞流而出,便如荒村见故旧,陌路遇知己,不见颊边笑靥,心底也是暖的。
【作者简介】刘立,鲁西人氏。邻水而居,简单自持。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有散文集《折子戏》行世。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