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即 将 消 失 的 家 书

优美诗歌2021-04-05106举报/反馈
即 将 消 失 的 家 书
文/穆守卿(黑龙江)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是流离失所的年代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更是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
民不聊生,烽火四起的年代早己远离我们。曾几何时,书信(也就是家书)来往于千家万户。从古到今,在外漂泊、某事的人,与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书信;夫妻两地分居,青年男女异地恋爱也是靠书信交流感情,鸿雁传书。异地工作的亲友,逢年过节、重要事情的沟通都要靠书信。
那时,通讯、交通落后,邮寄一封信在路上少则四五天,多则十天半月。路途遥远的偏远地区,月长有余。有特急的事,要到电讯局拍电报,电报送到家也要两三天。长途电话也是人工操作,音质效果也不好。七十年代以前,村级是没有电话的,有急事儿长途电话喊破嗓子先打到乡里,再通过有线广播喇叭才能通知到村,几经周折才能通知到个人。电报按字数收钱,长途电话按分钟收钱。所以人们拍电报尽量减少字数,打长途电话尽量少说、快说、掐着时间说,精确到分钟,能和亲友多说一句是一句。所以最普通的联系方式也就是书信了,祁盼家信的到来也成了亲人之间的牵挂。
相隔千山万水,路途遥远、虽然邮寄时间漫长,人们冠以美名叫做鸿雁在传书。多么美好的家书,多么深情的家书,多么珍贵的家书。虽然时间漫长,耐心的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书信是亲人之间、亲友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它写出了亲人之间的牵挂与血缘亲情,写出了亲友之间的浓浓情意,写尽了夫妻之牵挂,更是写尽了年轻恋人的相思之苦、爱恋之情。
节假日来临,期盼亲人团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亲朋好友、同学、战友、何偿不盼望团聚叙情?因工作或其它原因回不了家,聚不到一起,怎么办?只能是书信一封。写的是亲情四溢,血海深情,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对亲人及亲友的牵挂,开头结尾都充满着对长辈的尊崇,对晚辈的希望,对夫妻的牵挂,对恋人的深情 ,对朋友的祝福。"父母大人在上"、"见字如面"、'"犬子敬上"'、"祝您健康!"、"祝你学习进步"、"事业有成"。对友人的真情,如“笔下握手”、“友谊长存”;对恋人的深爱,如“爱你一万年!”等等。一封家书、一封书信保存多年,有的家书流芳百世,被后人传为祖训或家宝,珍贵无价。想念亲人时,一封家书陪伴着渡过多少个日夜的思念,多少个日夜的牵挂,看了一遍又一遍,一封家书也许成了激励人们奋斗的力量源泉,友情友谊的见证。
如今,家信越来越少,不愿动笔,不会写信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年轻人,不会写家信,甚至不知家信为何文,更不用说书信的格式及种类了。从学生、明星、到大款、大腕、南漂、北漂、农民工基本上都不写家信了。家、单位、工厂的地址门牌号都破忘记,只记的网址和微信号。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留言、短信留言、手机通话,虽然沟通快捷便利,但亲情友情大大地弱化了,现代文明的背后,丢掉了厚重的亲情与友谊。亲友之间的祝福语,也是不知道从哪里摘录来的,连自己都不理解的那些漂亮的、虚伪的言词,发过来浮衍了事。看上去很美、新鲜、时尚、漂亮,但己没有了字里行间那真情的表达,更不是心灵的沟通,在人们心灵上留不下任何的印迹,一闪即逝,情不真、意不切,过眼烟云,过后连自己都记不起说过什么样的话。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悲哀,也是民族文化的伤疼。
在我记忆中的书信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亲切,那种见字如面的感觉,使人深情难忘,意长缠绵,那种千里牵挂的幸福,只有在家书中才能找到。而如今,这种感觉和我们渐行渐远,离我们越来越远。
愿我们的现代人,不管远在哪里,人在何方,挤出时间,给在远方的父母、亲人、亲友家书一封,送去真实的问候与真情。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