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童年琐忆

优美散文2021-04-2154举报/反馈

  时间犹如一把杀猪刀,揽镜自照,望着镜中头发渐多的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进入中年了。有人说喜欢回忆过去是进入中年的标志。是的,我也常常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有时甚或感到往事就发生在昨天,可是掰指头一算,童年往事已过去三十多年了,记忆里的人和往事仍历历在目。

  我爷生于1898年,那一年是农历戊戌年,那一年维新变法从开始到结束也就一百来天吧,光绪爷寻求君主立宪大业“其兴也忽,其败也忽”。不过这都与我爷无关,但至少也说明他老人家至少经历过光绪朝、宣统朝,直至中华民国、中华人共和国等改朝更迭。1982年初秋去世(大概是农历7月20日),记得我当时刚上小学三年级,他去世的那一晚上,我听到家里一片荒乱,才知道他过世了,爷爷享年八十有四,常言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在当时能活八十四岁已算高寿了。彼时我九岁,小孩子的我,对于他的去世也无过多的伤悲。是因为小孩子尚不谙世事吧!但是关于他在世时的一些细枝未叶仍影影绰绰留在脑际。

  记忆里,他一生气便歪着头,山羊胡子一抖一抖,一副跟人势不两立的样子,听母亲说他晚年有头经常颤抖的病症,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日常的生活起居。他为人执拗,所以一不小心,就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与家人、村人起冲突。现在看来,也许与脑细胞退化,逐渐缺少理性有关吧!

  记忆中,他经常出一些谜语来考我们这些毛孩子。什么“南安(面)地里一树杏(土音念Xie,下同),到明(mie)落得光光净(qie)”,什么“南安地里一双鞋,头(到)明拾不来”,什么“一个娃娃一身毛,不靠墙,立不牢”,“一个娃娃一身虮(虱子的卵),不靠墙,立不起”等等一些谜语,现在读起来仍琅琅上口,韵律十足。

  这些来自于民间的谜语经他一说,我们小孩子家家便记住了,他大字不识一个,但能记住这些东西,说明他还是博文强记的。

  记忆中他是一个执拗、不可理喻的人,在儿时隐约的记忆中,唐山大震后,在防震期间,许多人都住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以躲避可能到来的灾祸,而他却执拗地住在厦屋中,说他就不怕死。我忆起在月光下,我和姐姐还偷偷回到厦屋窥探,见他高枕无忧地躺在炕席上,一点也没有恐惧状。

  我家本来籍贯朝邑,五几年说苏联援建三门峡电站,政府号召移民搬迁,当时爷爷他们那个大村落先后外迁至宁夏贺兰县,在那里汉回杂居,可是大家安土重迁,愿意回陕西,后移民要回朝(邑),最终由于各种原因终迁至合阳,几经迁徙,路途中,许多家藏古董散佚,可是有一张家谱竟然传下来,在八零年代,我爷居然把它东**藏,愣是把家谱藏丢了。连同给他画的肖像,也不知被他藏丢在什么地方了,不知是被烧炕时烧掉了还是怎的,总之是无缘无故地亡佚了。

  与爷爷相处的时间毕定短暂,至于说他到底有什么优缺点,到如今也不能完全了解之。但是他却是我的长辈,写他的缺点,黄泉下的他想必不会怪怨他的孙儿的。

  转瞬三十五年时光已匆匆而逝,留下的只是琐碎而偏执的记忆。

  爷爷去世不到两年功夫,我的奶奶也因病去世,当时她七十又三,奶奶是因为被村中的一个刚学自行车不久的毛头小伙子撞倒而导致骨折,当时父亲还拉着她去一个叫西泰府的地方去接骨,但由于老年人骨头疏朽,最后也只好保守治疗。回来后,她再也不能走了,也只能就着蒲团来回挪着来去了,当时日子都拮据,撞她的那家人家的父母也只是象征性地来过一两回。

  奶奶小爷爷十二岁,在他们那一代人的观念里,年龄差距观念基本没有,小十来岁大概是正常的,她是小脚的老妪,在她年幼时,其时已经倡导留大脚、放脚运动了,但是为何还要裹脚,大概是因为当时农人普遍民智未开,受遗毒过深,才导致了她们那代女人一生三寸金莲的悲剧吧!

  记忆中,奶奶头发早已斑白,脸上褶皱纵横,跟现在的七十多的老人相比,她当时足有八九十岁。也许她们那代人经历了过多的人生风雨,兵荒马乱的岁月、饥饿号啕的年月,她们都经历了。岁月的艰难使她过早地衰老了,父母曾感叹奶奶没过上好日子,等农人们开始有余粮吃细米白面时,她却离世了。每次放学回来,他都坐在房前的一个大石墩上,等着父母放工回来,孙子们从学校回来。应该感谢奶奶,是她在集体大生产的岁月中陪伴我们度过了童年期,我曾经木高兴时,拒绝吃她做的饭,还当着众乡邻的面骂过她,可他一点也不记仇。她纺线织布穿粗布衣裳,她一辈子吃窝头红薯黑面馍倍受生活煎熬,但她很是知足,她一生慈祥和蔼从不起高声,面对倔脾气的爷爷时,她也只是隐忍。

  在她去世要入殓时,母亲说了一句,再也不能见到你奶奶了,当时让我顿时伤心异常。但是在起灵时,看到别人哭,我就是挤不出眼泪,也曾用唾沫抹在眼边表示悲伤,天堂中的奶奶,你能原谅当时我的“无情”么!

  穿越岁月的长河,回望过去,有几多感慨,仰望星河,繁星闪烁,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一文中说过这么一件事,人死了,天上就会多了一颗星星,那么数以亿万计的星星呀,哪些才是逝去亲人的星星呢?亘古万年,许许多多的往者,都化做了星河万点,仰望星空,虽然许许多多的人生前只是平平凡凡如芥草,但身后化为一颗星,倒也不失是颇为浪漫的结局。????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