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文化小康”点亮美好生活

原创美文2021-07-21135举报/反馈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是精神文明的成长、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汇聚成百姓全方位的幸福感、获得感。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小康中国,正以更昂扬的文化自信走在大路上。(7月15日新华社)

  全面小康,既要促进物质上的丰富,也要达到精神上的丰盈,坚持经济与文化并举、富裕与文明同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同步提升,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如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文化繁荣已经成为小康社会的鲜明标识,从每年数亿人次打卡博物馆到三星堆、良渚遗址引发世界关注,从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到主旋律影视剧纷纷“圈粉”,从红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到遍布城市的文博场馆,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无比精彩,国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深沉的文化自信回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公共文化服务温暖人心。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看起来很细小,却是关乎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飞跃发展,无论是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的数量,还是产品内容和服务质量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村级文化场所建设广泛覆盖,文化进基层活动如火如荼,公共文化服务铺展开的宏阔画卷,为“文化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人民群众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助力。

  红色文化产品激励人心。红色文艺是中国文艺百花园中独特且耀眼的存在,具有突出的感染力和引领力。如今的中国,红色文艺从时代的光辉中汲取养料,不断推陈出新、塑造经典,围绕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强国、抗击疫情等主题,数千部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作品百花齐放,掀起一波又一波红色热潮。与此同时,红色旅游热度也在持续攀升,每年参与红色旅游的已经超过14亿人次,人们在欣赏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中,深刻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形塑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传统文化传承凝聚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统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如今我国以55项世界遗产位居世界前列、42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各类博物馆成为打卡圣地、文化类综艺节目火爆全网、文创产业产销两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国民教育各领域,滋养精神根脉、点亮小康生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文明价值正在释放出强劲力量,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点亮精神灯火。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