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让智慧博物馆焕发新光彩

原创美文2021-08-04147举报/反馈

  摘要: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大开眼界”;借助互联网传播,一个个文物展览“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中国多地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推动运营管理及观展体验的优化升级,吸引越来越多人线上参与、线下“打卡”。(7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人类与多彩文明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到深受欢迎的“打卡地”,博物馆不断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好发挥出社会服务功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面向未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慧博物馆将成为发展趋势,推动博物馆服务升级迭代,更好满足观众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

  运用科技力量让博物馆“活”起来。新技术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关键支撑,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将原有的文物资源,以数字的、可交互且可分享的形式进行线上存储、展示和传播,为观众提供便捷化参观、专业化导览、沉浸式体验的优质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可查、动态实时、数据翔实的管理平台,构建起线上与线下融合、实体展览与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平台结合的高品质服务,全力打造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和传播发挥出更大合力。

  借助数字手段加强馆藏文物保护。智慧博物馆不仅能够更好发挥展陈、教育等服务功能,还能有效增强馆藏文物保护能力和水平,让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得到更妥善的传承。博物馆要抓住现代科技为文物保护带来的改变和机遇,比如通过布设环境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对文物存储环境进行全天候监测,通过分析数据资源找到环境与文物变化的规律,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等存储环境,通过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既能够为文物修复提供数据支持,也有利于做好预防性保护,防止文物受到侵蚀与破坏。

  智慧博物馆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每座博物馆要根据自身文物保护与参观展示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智慧化建设的系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个性地推进和完善数字化设施和功能,避免“千馆一面”,防止“无效投入”,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增强观众的体验感,持续激发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热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得到更加深入人心的传承与弘扬。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