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乐见民俗文化进入中学课堂

原创美文2021-10-13104举报/反馈

  摘要:新学期,“农家土灶”进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的课堂。灶头饭那份柴火的香气虽然搬不进教室,灶膛里烘山芋的欢乐也很难言传,但随着灶壁上栩栩如生的灶画一点点成形,学生们仿佛也能走进那“土土的快乐”。“灶画里都是故事,这样的课既让我们亲近家乡风俗,还了解了它背后的传承和意义。”初三学生顾思语趴在地上边埋头勾描边告诉记者。(10月8日《光明日报》)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民俗传统的国家,各地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文化自信。近年来,虽然民俗文化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庸俗化、商品化、认同感的弱化,以及民俗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势必影响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繁荣和发展。

  在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正在开展的灶画创作中,鲤鱼寓意年年有余,猴子坐马上寓意“马上封侯”,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姜太公钓鱼等图案则展现了优秀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既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更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应该永远铭记于心的骄傲。面对当前民俗文化传承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仅仅靠口耳相传已经难以改善,需要探索更多的形式和方法,让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不被遗忘。枫泾中学把灶头文化带进课堂,变成一门常态化课程,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尝试更新颖的课程形式,创造更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让这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拥有了更多的小传承人。

  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对传统民俗的兴趣和对文化传承使命感,这种兴趣的培养和使命感的建立则依靠更多的民俗文化可以走进中小学课堂,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