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使你内心平静的经典佛语(精选106句)

励志名言2022-03-14113举报/反馈

1、信心是生命的泉源。

2、有福,应知福、知足。

3、心合、齐力,力量就大。

4、为自己找借口,就不会进步。

5、付出无所求,是最大的成就。

6、好人愈多,苦难的人会愈少。

7、有智慧,能发挥勇猛的大爱。

8、社会乱象,源于人心不知足。

9、苦难是一堂宝贵的人生课程。

10、好人多,福气与善的力量就大。

11、小爱充满烦恼,大爱轻安自在。

12、为大爱付出的愿,不会有失落感。

13、人人要疼惜自己,也要疼惜大地。

14、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15、能精进向前走,努力做,就不迟。

16、道理不在于听得多,而是能实践。

17、建立人格的第一步是信’’。

18、知足善解常自在,不因是非起烦恼。

19、觉悟的人生,知道如何付出与造福。

20、嫉妒心是无形的利器,伤人又不利己。

21、心灵的欲念,是引发人生最痛苦的因。

22、对人与睦才能欢喜、自在地过日子。

23、只要甘愿、乐观,人生没有过不去的苦。

24、家庭的幸福,从孝’’一开始。

25、正的欢喜,不在于拥有多少,而是有爱。

26、烦恼不除,慧不生;不造福,则福不生。

27、没有使命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生命。

28、人生的苦恼,莫过于与自己、人事过不去。

29、布施,有形的救济别人,无形的帮助自己。

30、【天天禅语】自卑是自己最大的杀手与敌人。

31、从生到死的这段时日,重要的是立德与立行。

32、付出爱心予人群,对己就是造福业、得福果。

33、修行不只有耐力,还要耐怨,才会圆满人格。

34、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包容,消旧业。

35、行正道、走正门,以外在行动表现内心正念。

36、人人付出一份爱,能转危机为生机,转祸为福。

37、凡事因贪而贫,去贪就简,克己勤俭即能兴家。

38、双手做好事是利益人群,做错事是害人不利己。

39、贫穷是一时,能启发出爱心,才是永恒的富有。

40、充满爱的付出而没烦恼、很洒脱,是修行的目标。

41、有爱,就没有距离;用爱调与,能消除社会乱象。

42、缩小自己,则海阔天空;扩大自己,则无路可走。

43、该做的事,要有毅力与勇气,坚持到底不畏艰难。

44、一味地想改变别人,不自我修正,会造成心灵失调。

45、凡夫难免有缺点,若能勇于改过,必得完美的人生。

46、既定的方向是对的,就要大步向前迈进,做就对了。

47、智慧,是心宽念纯、海阔天空,用爱拥抱大地苍生。

48、要做心地农夫,自我耕心田,也在人人心中耕福田。

49、【天天禅语】做值得付出的事,有欢喜心,就是法喜。

50、人生本应互助,以大爱付出,能感恩接受,都是力量。

51、无论处于任何领域,坚守岗位、向前精进,才能成功。

52、当下的心念——好的,应精进;不好的,应去除。

53、用菩萨的智慧,看待家人;用父母的包容,关怀天下人。

54、真正受人尊敬的是节与志;做人有章节,不要贪求无厌。

55、生命的字典,不要有难字;面对困难,要坚定信心努力克服。

56、凡夫是命运’’随业转,觉悟的人则能运命’’。

57、人生的学问无论多高,最重要的是不忘本,能照顾好自己的品格。

58、土耳其遭遇地震灾难,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更让我体会了无常。佛经有四句

59、结合人人的善,才是真正的大善;有大善对的力量,才能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60、智慧与烦恼如天平——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就增一分智慧。

61、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与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62、对人真诚,要有聪颖,而不等于愚痴的善良;对人包容,要有原则,而不等于对他人放纵。

63、成佛的因缘全在自身上具足,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圆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乐呢?

64、是你的迟早会是你的,没有必要为它而烦恼;不是你的永远都不属于你,为它烦恼又有何用呢?

65、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66、我们现在拥有了很多东西,但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有欲望的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有福报的人会变得更加慷慨。

67、【天天禅语】‘我们的快乐源于我们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乐,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乐。

68、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不是物质富裕,而是精神充实。因为有了爱心,才会有真正的与谐;因为有了智慧,才会有真正的文明。

69、若以负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且光明的。

70、当今时代的人们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识与理论,而真正缺乏的是对i宝的无伪信心与对因果的深信不疑。这才是我们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71、佛教的真理犹如明灯,将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并启迪心灵的智慧。跟着真理的脚步,让我们来一趟菩提之旅吧。这一定是一个寂静与安详的旅程。

72、给心灵一个假期,才是真正的放假;放下一切烦恼,才是真正的休息;打开被我执束缚的结,才是真正的自由;从痛苦中彻底解脱,才是真正的享受。

73、水有美德,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与、毅力、勇气、利生与平等。

74、佛家云:如果真心帮助,不挟带任何杂念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对受施人存任何轻视之心的布施,就是真布施。 (一品句子)

75、当我们快乐时,快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多拥有了什么,而是减少了一些烦恼与执著;当我们痛苦时,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与欲望。042。

76、学佛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佛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佛、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与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77、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爱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灯。幸福与快乐不存在于外境,而来源于内心的宝藏。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不要向外找求,应当从内心中发挥与挖掘。

78、修行,就是修身、口、意。通过闻、思、修与戒、定、慧的实践,让自己的身、口、意与诸佛的身、口、意逐渐相融合,最终达到F{己与诸佛全然地合二为一,乃至超越一体与异体等二元对立的境界,并任运圆满弘扬佛法与普度众生的伟大事业: (由整理)

79、谦逊:水虽然是生命之根,诸宝之源,但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同样的道理,具有修证道德的人也常常会低调与谦逊。越有修养之人,越会低调;越有内涵之人,越会谦虚。因谦虚好学而成为有内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麦穗低着头,而空麦穗却昂着首。

80、勇气:无论前方是悬崖还是坎坷,水都毫无犹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与大海。人也应该具备勇气,在人生的路途上无论遇到挫折还是逆缘,都应该毅然决然地面对、挑战、接受以及转化,最终就像流水融人大海一般,一切的逆缘与障碍转化为顺缘,并战胜一切。

81、【禅机妙语】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站在山顶与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在这世上惟一件事比别人议论更糟,那就是无人议论你。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譬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偶然的成功比失败更可怕。

82、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世界就变得完美;如果白己的世界就变得肮脏,无论我们的心安定、稳同还是发挥功用,修行的成长都是阶梯式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时间的打磨下,不断地成就与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83、当我们处于顺境之时,如果顺境成为修行的障碍,我们不应心安理得地享乐,应以惭愧之心好好忏悔;当我们处于逆境之时,如果逆境成为修行的助缘,我们不应灰心丧气,应以坚强之心勇往直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凡是圆满福德资粮与增长智慧资粮的事情,我们都乐意接受。

84、【佛语】一切皆有因果。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刹那便是永恒。欲海无边。一切皆为虚幻。

85、佛教为什么既是宗教、哲学与科学?为什么又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佛教的真理分为两种,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诸法分为二谛,世俗谛与胜义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世俗谛。胜义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86、【清心禅语】①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②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③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④宁愿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⑤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⑥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⑦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廉价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87、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由于我们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所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绝对的真理。假如我们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听到与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话,那么佛陀的圣道为谁起到何作用呢?

88、越祗国国王屯真陀罗供养佛。请佛漱口,佛将水吐在地上,水立即化成宝池,周同二百里用七宝庄严,光明灿烂。池中有八功德水,水底满是七宝之沙,八种莲花大如车轮,五颜六色,香气芬芳浓郁,遍布四方。众人看到如此奇妙的宝池,欢喜赞叹佛陀功德无量。佛陀于是方便说法,为众生增添无上福德。

89、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我们却忙个不停地向外寻找快乐,反而离快乐越来越遥远。这好比,从前有一个人天生头上就长出一颗珠宝,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头上有珠宝,也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件事,他就不停地往外寻找珠宝,最后连自己头上的珠宝都被强盗取走一般,我们多么的愚痴啊!

90、佛教的真理,是最殊胜、最高尚、最稀罕的珍宝。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事情,而是众生共同的善业福报和诸佛的慈悲愿行双方机缘相合的结果。

91、有些人认为,能够做一个好人足矣。你处于暂时的安乐一一增上生,并不意味着你已达到了究竟的解脱一一决定善。增上生只是为最终达到决定善的一种暂时的方便条件,而不是终究目标。比如,电梯只是运送我们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没有人会将它当成自己的家,同样的,增上生就像电梯,决定善犹如家园。

92、一个人想要成佛,应该在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前提下,首先以做人开始,由道德人手。在做好人和遵守道德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建立菩萨的功德和诸佛的境界。做人失败,越学佛越容易学偏;道德缺失,越修佛越容易修邪。噶举祖师刚波巴大师说:若不如法而行,仍种下因为佛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

93、比如,金翅鸟在虚空中高高飞翔时,它的影子虽然没有现出,但并非没有身影,最终无论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同样,所造的善恶果报,虽然暂时不一定会现前,但最终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如《功德藏》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94、眼睛向外观看时,见到一切形形色色,感到世界如此的真实;用心往内观照时,觉得内心空无一物,感到世界如此的虚幻。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论上世界是虚幻的,现实上世界是真实的。事实上,世界既不是真实,又不是虚幻,而是显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与智悲双运的界境界。

95、【星云大师禅语】八味心境如浓茶一杯:第一味爱心:凡事包容,诸事忍让;第二味虚心:谦虚为人,低调做事;第三味清心:找找心灵的平静;第四味诚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第五味信心:积极心态的力量;第六味专心:使人生更有效率;第七味耐心:机会总在等待中出现;第八味宽心: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96、人们都希望过安定舒适的生活,担心受到天灾人祸或恐怖事件的伤害。然而,对于其他生命而言,人类是最可怕、自私、残忍的。人类为了口腹之欲而伤害无辜的生命,活生生地剥动物的皮,吃它们的肉,残忍地大量食用各种各样的活海鲜。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类,其他的生命自然更加幸福、自由与充满与平。069。

97、佛法告诫我们:处于下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净戒为主,通过听闻佛法来认识烦恼,才能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处于中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禅定为主,通过思维佛法来降伏烦恼,才能对众生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处于上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智慧为主,通过实修佛法来根除烦恼,才能建立正确的空性见。

98、华智仁波切说:一切生者皆无常,必定会灭亡;一切储存皆无常,必定会耗尽;一切集聚皆无常,必定会分散;一切建造皆无常,必定会崩坏;一切升起皆无常,必定会落下。因此,敌与友、幸与不幸、善与恶、心中的念头,这一切永远都在变化。既然轮回的一切都是无常,那么除了解脱外又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99、如今很多人不遵守因果规则,追逐名利、无恶不作。这时我们应修持忍辱,感激他人对我们的伤害。《金刚经》中的忍辱仙人,遭受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大苦难,他不但丝毫没有嗔恨心,反而对国王生大慈悲心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因为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没有你,就不能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这是忍辱的力量。

100、当我不小心被热水烫疼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业障重,还会忆念起地狱的热苦。由于业障太重,就会受到热水的影响。业障清净会表现为不受地水火风的影响。祖师密勒日巴尊者,地不能埋,水不能淹,火不能烧,风不能摧,能超越与战胜一切。既然我们已经业障够重,还可以再伤害动物吗?难道真的不怕罪业加重吗7。

101、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与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自心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102、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与断除,同时,爱心与智慧得到无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与习气比没有一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103、我们应常发四弘誓愿,终有一天定能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由于无边的众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应誓愿度;由于无尽的烦恼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应誓愿断;由于无量的法门是趋向菩提的大道,所以应誓愿学;由于无上的佛道是自利利他圆满的境界,所以应誓愿成。

104、佛陀为众生指明了两种果位:一是暂时的安乐,即是增上生;一是究竟的解脱,即是决定善。做人道德和因果取舍,是获得增上生的因;通达无我和证悟空性,是达到决定善的法。先有增上生,后有决定善。在增上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决定善。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鬓论中说:先增上生法,后生决定善;由得增上生,次生决定善。

105、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放下贪悭,而不是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正意义是降伏白心,而不是执著于极端苦行。忍辱的真正意义是怜悯仇人,而不是麻木无奈地忍受。精进的真正意义是法喜充满,而不是同执地修行。禅定的真正意义是保持觉醒,而不是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正意义是树立正知正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106、每个人都愿意享受快乐,不希望遭受痛苦:然而,人人选择快乐的标准与目标却大不一样。凡夫为了追求暂时的快乐而失去长久的快乐,而行者为了长久的快乐而选择暂时的苦行.,真正的修行人绝不会沉迷名利,更不会羡慕金钱与权威。因此,修行者的选择是积极的,心态是乐观的,精神是充实的,人生是灿烂,且光明的。050。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