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谒青冢

优美散文2021-02-0182举报/反馈

  深爱着一首草原民歌叫做《套马杆》,明朗铿锵的节奏,简约率真的歌词,质朴高亢的旋律,诠释着我对于草原和爱情美丽的梦想。千百次的梦萦草原,不止是想去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和旷远;也不止是想去领略”天穹压落,云欲擦肩”的豪迈与洒脱。草原,永远牵引着我的梦,最深的一个情结,就是王昭君的“青冢”。
  “青冢”即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穆尔乌尔虎”,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墓前院内陈列厅内,汉白玉的昭君雕像,蛾眉秀发,衣袂飘飘,目视远方,栩栩如生。“青冢”一词出自杜诗的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茵,在苍茫天地间便格外引人思忖,是以“青冢”这个别致的称号即源于此。
  草原的蓝天呈现特有的澄净,象一块巨大的蓝色丝巾,丝巾上绣着白色的云朵图案,轻淡如丝丝缕缕的烟。钟情于蓝天的高远,博大,也痴迷于白云的自在和随意,幻想自己也化身成一朵白云,在蓝天的怀抱里随性的舒展和变幻成各种各样的姿态,没有任何的桎梏之累和绳索之缚。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但是渴望自由的天性应当自古及今是相通的吧?可是念及长眠在青冢里的王昭君,不禁思忖:她的一生,何曾有过自由选择的权利?
  王昭君是才貌绝世的女子,她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故而汉元帝选秀时定其为南郡首选。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16岁的花季少女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王昭君是孤高骄傲的女子,她聪慧美貌,多才多艺,入宫之后,一众宫女纷纷贿赂画师以求邀得圣宠机会。唯独她,就是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不得见御,因而幽居冷宫多年。
  王昭君是勇敢刚烈的女子,《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悚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于是美艳无双倾国倾城的王昭君以19岁的芳龄下嫁年过四十的呼韩邪单于,随他踏上北归大漠的茫茫旅途,旷野的风沙,旅途的疲惫,虽则使她“满面胡沙満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但是“低眉凝眸情万千,悠悠马蹄出塞关”的王昭君,在“回头故国倍伤感“之时,依然能够“一曲琵琶惊落雁”。“即至牙帐,更无城郭,空有山川。地僻多风,黄羊野马,日见千群万群”,看着眼前的荒凉景象,王昭君对自己的丈夫呼韩邪单于说,:“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居江南之人,不知塞北有千日之雪。”此及苦复重苦,怨复重怨。
  我想,在王昭君的内心,她主动请缨出塞和亲,并不是因为她对匈奴呼韩邪单于有什么倾心相从的爱情,更不是她认为和亲是政治的需要,是当朝必需且必须由她来承担,她仅仅是怀着深刻的失望乃至于绝望,就以自虐的方式远嫁荒漠,投身于经济和文化都远远落后于汉朝的匈奴境内,不得不忍受着语言、风俗、乃至整个文化背景不同的精神隔膜,这样的痛苦,只有她自己清楚吧。现实的痛苦还不止于此,她跟呼韩邪单于生下儿子伊图智伢师,这给了她美好的精神寄托,可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呼韩邪单于死了,昭君母子成了孤儿寡母。
  王昭君是悲苦无助、坚强隐忍的女子,老单于死了,新单于即位,按照辈分王昭君是新单于的庶母,按照汉人的伦理观念和制度,理应从王后升格为太后。可是游牧民族,民风彪悍,《汉书·匈奴传》里记载:“匈奴父子同穹庐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无冠带之节,阙庭之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亲死了,养子有权得到后妈。呼韩邪与前妻所生的儿子——雕陶莫皋,尊号复株累单于继位后,按习俗要娶自己的庶母王昭君为妻,深受汉文化影响的王昭君自然无法接受,百般不允。无奈之下,她给汉朝的皇帝写信求援,“丈夫呼韩邪单于死后,我每天靠做针线排遣时间,现在‘南望汉关徒增怆耳’‘惟陛下幸少怜之’。”然而她最后盼来的汉朝皇帝的一纸诏书,那语气比边塞的风雪还冷:“从胡俗”——王昭君彻底绝望了,连唯一可以依靠的大汉皇帝都这么说,她还能如何?于是,她又再度嫁给了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昭君为复株累单于又养育了两个女儿,在她和复株累单于生活的十一年中,她目睹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伊图智伢师被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复株累单于残杀的过程,《南匈奴列传》记载:“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图智伢师,以次当位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智伢师。”此时的王昭君痛断肝肠,悲愤难平,难免更加思念故国。王昭君的《怨词》:“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是用从她的心底流出来的血和泪写成的诗行。
  王昭君是功勋卓越的女子,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始终规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致使“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开创汉匈间近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她带着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她一个人影响着整个匈奴地区的生活,使得匈奴境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发展景象。她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王昭君墓即“青冢”出现在很多地方,也从侧面证明了蒙古人民对她的喜爱。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这样赞美道:“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简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历代人民感念她的功德,所以昭君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王昭君是令人同情的女子,就算她现在名垂青史了,她被文坛炒得火热,可是,又有谁去真正关注和体会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的“怨恨”二字,道尽昭君一生的怨恨与悲愁。难道不是吗?名垂青史的王昭君,是一个符号,真实生活里的王昭君,仅仅是一个女人而已,不论平凡或者不平凡,她的内心其实是悲怨和无助的,她的命运其实也是寂寞和痛苦的,在她的一生之中,她何曾有过选择和决定的权利,除了因绝望的心情、以自虐的方式远嫁荒漠之外?

  【编者按】:王昭君是中国古典美女中巾帼英雄的象征。青冢是昭君的归宿,也是一座丰碑。文章以细腻的感悟和瑰丽动人的笔触,追述那段苍凉雄放的历史,生动地描摹王昭君的女性人生。文笔流畅,境意贴切,情感凝重,细腻朴实,令人感动!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