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科普知识 >

科普知识

过小年的习俗文化简介

科普知识2023-01-11159举报/反馈

小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小年之际,南北方都会举办活动庆祝,你知道过小年的习俗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小年的习俗文化简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过小年的习俗文化简介

过小年的习俗文化简介

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扫尘土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宜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的谚语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小年的来历故事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2015年小年是2月11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在中原地带腊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要打扫房子,扫净灰尘,还要用湿毛巾擦除房内的中堂画,和各种装饰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然后祭灶,祭灶除了要用祭灶糖,还要烙葱花油饼,放鞭炮,祭灶糖是用白糖熬成糖稀,拌上炒熟的芝麻,或者苋菜籽,还有吹出的中间空心上面占满了芝麻很香很甜的祭灶糖,这一天灶王上天去回报人们在这一年中的行为善恶,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王的回报,决定奖善罚恶的度数,如此规范人们的行为,虽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但也有不贴灶神的地方,比如中国四大名镇的朱仙镇就很少贴灶王,据说过去这里的人也是贴灶王的,只是人们年年用灶糖封住灶王的嘴,便觉得有了灶王的蔽护,可以为所欲为,商人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连饭馆饮食也不足量,有一年,玉皇大帝到这里看门神会,看到人间饭馆内座无虚席,便也想吃饭享受人间烟火,他买了一碗面,却发现四两面竟只有几根,于是他很生气,回到天宫命火神祝融前来访查,火神到这里来化成一个老汉,沿街叫卖火烧:“换火烧十六两的小火烧,十五两的大火烧,”镇上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一听拿少的可以换大的,纷至沓来换取火烧。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