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节气民俗|处暑 暑气渐敛,清秋将至

优美诗歌2023-08-21137举报/反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厌倦了夏日的炎热,迎来了秋日的凉风。

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立秋只是名字,而处暑才是送来真实凉爽的节气。可谓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三伏已过,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

节气民俗|处暑 暑气渐敛,清秋将至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处暑过,暑气止”。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节气民俗|处暑 暑气渐敛,清秋将至

处 暑 | 物候现象

处暑当天,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处暑“三候”:

一候 · 鹰乃祭鸟

鹰从这天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空中能看到鹰击长空、奋翼猎鸟的雄姿。

二候 · 天地始肃

秋天时,随着气候不断转凉,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凋零,萧瑟之气渐长。

三候 · 禾乃登

处暑后,黍、稷、稻、粱纷纷成熟了,五谷丰登,美不胜收。

节气民俗|处暑 暑气渐敛,清秋将至

处 暑 | 养生

一、衣着“春捂秋冻”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气温开始慢慢降低,但是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

二、睡觉腹部盖薄被,每天多睡一小时

秋意渐浓,人体代谢较夏季慢,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常感睡意连绵,即为“秋乏”。

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增加睡眠一小时,可以让人保持精神,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睡觉还需关好门窗,处暑之后,寒气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对于体寒的女士来说,不是好事情。所以,处暑过后,不能让脐部受凉了,睡觉时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三、饮食 1宜3忌

1、宜滋阴润燥

秋季燥气当令,喜润恶燥,身体里肺经当值,秋老虎仍有余威,要注意预防“秋燥”,不仅要防暑热,还要防暑湿。要重视健脾、化湿、祛暑热。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多吃梨、冰糖、鸭子等滋阴润燥食物,或选择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多喝温水保持肺脏与呼吸道正常湿润度。

节气民俗|处暑 暑气渐敛,清秋将至

2、忌辛辣多清淡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3、忌瓜吃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

4、忌冷食热

切忌不要吃太多冷凉的食物。忌冷凉水。因为秋季逐步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忌冷凉水。

节气民俗|处暑 暑气渐敛,清秋将至

处 暑 | 诗词

《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处暑时节,和秋天说声“你好”,

处暑来了,记得添衣、补水,

愿你逍遥自在,秋日安康。

踩一下  ()  顶一下